马楠滨
当代青年画家
基本信息
马楠滨,1990年农历8月23日出生于潮阳和平里美村,2011年毕业于潮阳黄图盛中学,201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并获学士学位。现为汕头江山画室负责人及职业画家,优秀高考教师,潮阳启声学院高考美术部艺术顾问。
家庭主要成员: 祖父马余新,潮阳区商业局股长退休干部。
外公吴胜勤,下厝乡副乡长。(已故)
外婆吴琴英,小学教师。(已故)
母舅吴鑫,潮南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退休领导
父亲马禹忠,自由经商
母亲吴泽玲,小学退休教师。
姐姐马琪琪,中学教师
妻子马妍群,高中教师
人生概述
马楠滨,1990年生于书香门第世家,然而从小对读书却不怎么感兴趣,唯一能让其静下心来的就是画画。1997年,在马楠滨读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对画画情有独钟,在发现写字桌上有一张变形金刚的图后竟多次尝试描绘,可怎么画都画得不好,后来由他父亲耐心教导,从那以后他的绘画生涯就从此拉开序幕。以至后来在上课的时候也偷偷地画起画来。
1998年至2004年,是马楠滨读小学的阶段也是他人生最快乐的童年阶段。祖父马余新是一个满腹经纶的旧学书生,曾写过不少诗,也会画几笔梅兰竹菊,因此常替乡里人及宗祠写写春联题题大字什么的,马楠滨受其影响,耳濡目染,使他对画画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他喜欢收集、临摹香烟盒里的小画片和门神像的门画,甚至还临摹过中国地图,而且一模一样,乡亲们都认为他已超过了长辈们的功底了。无论是多大还是多么微小的事物,马楠滨都能仔细的观察,所以常常能感受超出事物本身的内涵。在老家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苔藓处,马楠滨蹲下身,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的观察,把蚁虫当做怪物,把土块凸出来的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河沟,带着假想漫游其中,怡然自乐。这也为后来马楠滨能够在孤独房间里进行漫长的艺术创作培养了无比的耐心与毅力。小时候的他也喜欢到田野里抓野鸟摘橘柑,喜欢到江河里抓泥鳅螃蟹划小船,喜欢到大自然去感受万物生机,这也许就是马楠滨在后来的大量乡村油画作品创作中所得来的灵感源泉。
《留守儿童》
《荒野中的姐弟》
《在打水的卓玛》
《麻雀》
《耶稣》
《麦收场上的兄弟》
2007年至2011年,是马楠滨勤奋求学的艺考阶段。艺术高考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了,但到了潮汕地区要等到很晚才开始有所发展,当时专业师资匮乏,尤其是素描和色彩,当然这边的人可能比较了解国画,但对素描这科的认识不够,马楠滨就是在这个时段开始接触素描,好强的他一直不满意他所绘画的素描作品,尤其是对空间以及形体的表达他总是难以摸透,他喜欢请教,喜欢刻苦琢磨,喜欢一个人在画室里画到很晚才去学校饭堂吃饭,所以难免有时赶不上饭吃。2010年是他考美院落选的年头,当时收到这个消息时,他毅然选择复读,因为在当时广州美术学院是他梦寐以求的艺术殿堂,它是华南地区最高美术学府,是许许多多艺术学子追求的梦想。经过第二年的努力奋斗,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另外还考到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专业合格证书全国第298名,可惜文化分差3分。
《梦想起航》
《梦想起航》
2011年至2015年的美院生活,在马楠滨上美院之前,艺术在他脑海里可能就只有写实的概念,等到了美院后,他才真正系统的学习了各大学派的知识,实验艺术,抽象艺术及表现主义,艺术不仅要坚持面对现实、面对生活,而且要对社会、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1年至今,创办的汕头江山画室,培养的学生已上千人,为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输送大量艺术学子。
2016年担任潮阳启声学校美术教师兼教学处副手,期间发表了《我的绘画之梦》在学校的校报上,感动了全校师生。同年优秀课例《富有情趣的小礼盒》在潮阳教育局举办下进行全区示范。
2017年农历6月20号与小学一年级同班同学马妍群结婚,两人之前未曾联系过,但在女方读小学阶段就已经对马楠滨这个名字早有耳闻,因为那时马楠滨的国画作品发表在小学校报上,当然的他在乡里已经有点小名气了。可能是因为缘分,两人在偶然机遇下一拍即合,由此踏上婚姻殿堂。
与妻子在广州美术学院大门合影
收藏于马氏宗祠的《江西婺源》
《草原牧歌》
《天鹅湖》
《万紫千红总是春》
《秋风瑟瑟》
2018年文章《用心去感悟绘画真谛》发表于北京水彩视点文化传播公司《艺术观潮》网络媒体。
责编: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