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财经观察:稳经济、保民生、促创新,财政如何发力?
人民网记者 王震
在7月31日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林泽昌公布了一组数据:
——上半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万亿元;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下达8.9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88.1%;
——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已发行1.9万亿元;
——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项目,已发行4180亿元。
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下半年,稳经济、保民生、促创新,财政如何发力?有哪些重点部署?
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林泽昌强调,下一步,财政部将加大政策实施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具体工作:
一是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根据需要和项目准备情况,及时发行并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积极支持“两重”实施。指导地方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加快增发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使用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二是加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目前已经印发通知,将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推动“两新”工作。
三是持续强化基本民生保障。落实好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领域的财税政策,加强财政资金保障,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
四是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严格依法依规组织收入,不收“过头税费”。严控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各级政府责任,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加大投入完善机制,优先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安全网’越织越密、越兜越牢。”林泽昌表示,社会保障关系群众的幸福冷暖和社会公平,财政部门将加大投入,完善机制。
在“老有所养”上,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支持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在“病有所医”上,健全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统筹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支持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顶层设计。
在“劳有所得”上,加强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在“幼有所育”上,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
落实财税支持政策,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如何塑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财政部副部长王东伟表示,财政部将从五个方面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一系列财税政策。
一是着力“强基础、攻关键”,支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2024年,中央财政科技支出预算安排达到3708亿元,增长10%。
二是着力“拓渠道、强赋能”,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促进“数实融合”。比如,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等。
三是着力“畅流通、促消费”,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财政部前期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支持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最近又安排了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强地方促消费能力,拓展消费新业态新场景。
四是着力“补短板、增效能”,强化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统筹用好增发国债、专项债券、车购税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推动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五是着力“解难点、通堵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支持解决产业链、供应链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组合实施多种政策工具,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工业软件、基础软件等重点产业链发展,支持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责编:sorrs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