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致命美味”成安全佳肴 河鲀产业华丽蜕变

评论

  数千年来,河鲀以其鲜美的滋味,在美食界享有极高的赞誉,但又因其卵巢、肝脏、血液等部位含有剧毒,让人又爱又怕,引出“拼死吃河鲀”的诸多故事。如今,人工养殖河鲀已经实现无毒,消费者可以安心畅享美食。我国河鲀产业的发展也蒸蒸日上,形成了从苗种培育、养殖加工、流通贸易到餐饮消费的完整产业链条。

  2016年之前,河鲀在我国被列为禁止生产禁止销售的品种,不得流入市场。为了解决河鲀食用安全与消费需求的矛盾,1993年“河鲀鱼安全利用协作组”成立,专门开展河鲀安全生产研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养殖河鲀的毒性含量明显降低,达到无毒级,经过加工处理,可以安全食用。终于在2016年,《关于开展养殖河鲀鱼源基地备案工作的通知》《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等政策发布,养殖河鲀迎来“解禁令”,河鲀产业发展加快。

  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是目前我国养殖河鲀的主要品种。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刘智禹介绍,红鳍东方鲀主要养殖区域是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从养殖到加工的完善生产体系。暗纹东方鲀原分布在长江流域,苏轼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说的就是这种河鲀,后来主产区慢慢转移到广东等地。

  我国河鲀养殖区域跨越南北,南方主要在福建、广东、江苏等省份,北方包括河北、山东、辽宁等省。河鲀既可海水养殖,也可淡水养殖。据相关统计,2023年全国河鲀产量达到2.66万吨。

  福建是我国河鲀养殖量最大的省份。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李水根介绍,2022年,全省河鲀养殖面积达到了12.8万亩,产量1.04万吨,河鲀养殖成为当地沿海渔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为了保障河鲀产品的食用安全,河鲀养殖地区持续开展养殖河鲀的毒素监测。福建省会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和不同鱼体部位跟踪检测养殖河鲀毒素含量,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此外,还开展了养殖河鲀宰杀、烹饪等专业培训,目前已在漳浦县开展8期培训,有400多人参与。

  福建漳浦县佛昙镇东坂村村民探索出了较为成功的河鲀养殖模式,即“河鲀—对虾—花蛤”立体养殖。在池塘四周挖深沟,用于养殖河鲀和对虾,鱼虾的粪便肥水可以培育出藻类,为花蛤提供饵料,形成良性的生态链,实现“一塘三收”。凭借这种养殖模式,东坂村河鲀养殖面积达到1万多亩,成为全国海水养殖河鲀产量最大的村,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河鲀第一村”。

  长期以来,河鲀产业加工环节薄弱,以鲜活产品销售为主,但随着科研及加工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河鲀全身都是宝,各个部位都可以加工利用。刘智禹介绍,河鲀鱼骨可以开发成钙类产品,鱼肝可以提取鱼肝油,鱼眼可以提取制作透明质酸化妆品,精巢可以提取制成鱼精酒、鱼精蛋白肽等产品。

  就连人们谈之色变的河鲀毒素,也可以得到有效利用。河鲀毒素不仅可以用来制作河鲀毒素检测试剂盒,还能开发成药品,用于戒毒、镇痛、局部麻醉,在抗心律失常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等方面也有很好的功效。刘智禹表示,目前一克河鲀毒素的价值相当于一公斤黄金,有毒河鲀养殖或可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还有研究者解锁了河鲀的风味“密码”,围绕河鲀的鲜味开发出各种产品。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博士后郭学骞介绍,其所在研究团队从河鲀中鉴定出30多种鲜味肽,明确了河鲀的鲜味物质构成,并且能在河鲀体外对关键滋味活性物质进行重组,模拟出河鲀鲜美的味道。在此研究基础上,团队开发了消费者导向的河鲀鲜味剂。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养殖河鲀以出口海外为主。日本、韩国是主要的河鲀进口国,但是近些年日本河鲀消费趋于平稳,年轻人对河鲀的食用热情不高,韩国河鲀消费市场也已饱和。传统消费市场出口空间受限,新兴市场还有一定机会,目前东南亚以及我国香港、台湾等地成为河鲀消费的新阵地。

  内地市场的开发也变得非常重要。近几年河鲀餐饮门店逐渐增多,但总体来看,河鲀消费量增速仍然较为缓慢。很多消费者对养殖河鲀安全性缺乏了解,加之野生河鲀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不少人对养殖河鲀心存顾虑。李水根认为,要广泛宣传有毒和无毒河鲀的种类,以及鱼体各部位含毒情况,避免河鲀中毒事件发生,也让消费者认识到养殖河鲀和野生河鲀的区别,增强消费信心。

责编:sorrssq 


经济发展网致力于信息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版权申明|Copyright © 2018-2020 经济发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11151号-1

经济发展协会联盟成员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投诉举报电话:12331

本网站展示资料或信息,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