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美国2月份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创近40年新高

评论

  当地时间3月31日,白宫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将释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石油储备(SPR)。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美国将平均每天在市场上增加释放100万桶石油储备,以应对油价上涨。

  这是美国总统拜登为了缓解不断攀升的能源价格与通胀所采取的新措施。据央视新闻报道,新措施由两部分组成,即立即增加石油供应,以及实现真正的美国能源独立。

  受此消息影响,国际油价回落;美国三大股指当日下挫,均收跌逾1.5%。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跌1.57%,报4530.14点;道指跌1.56%,报34678.35点;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指跌1.54%,报14220.52点。

  整体来看,美股市场3月迎来反弹,三大股指集体上涨。标普500指数累涨3.58%;道指累涨2.32%;纳指累涨3.41。随着3月最后一个交易日落下帷幕,一季度美股总体呈下跌趋势。标普500指数累跌4.95%,为两年来首次季度下跌;道指跌4.57%;纳指跌9.1%,为两年来最大季度跌幅。

  同日,美国2月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PCE)出炉。数据显示,美国2月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4%,续创近40年新高。备受美联储决策者关注的通胀指标——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4%,为1983年以来最高水平。

  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来看通胀短期将维持,预计下半年有机会迎来拐点。如果通胀水平持续上升,那么美联储定一会执行较紧缩的方式来对抗通胀。往后看,考虑到逐渐明朗的加息前景、地缘局势等将对整体风险资产带来的提振,王昕杰表示,“我们仍然维持对美股以及全球风险资产乐观的态度”。

  通胀下半年或见拐点

  据美国商务部于当地时间3月3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国2月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6.4%,与预期相符;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4%,为198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前值为5.2%。

  值得注意的是,在连续上升环比数据当中,2月的环比数据有所下降,从1月的0.5%下滑至0.4%。这是否意味着备受美联储与市场关注的通胀有放缓或即将降温的迹象?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水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相较,PCE指数对通胀的衡量更为全面。目前来看,美国通胀仍会继续攀升,尚未见顶。环比增速确实略微放缓,但仅意味着整体增速基本趋于稳定。受俄乌局势进展影响,能源供给端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推高通胀,也对美国居民的消费端造成影响。

  王昕杰则指出,高企的通胀在短期仍将维持,但预计有望于下半年迎来拐点。王昕杰分析道,由于疫情所引起的供应链终端造成通胀的基数抬升;最近原油和大宗商品的冲高继续增加了通胀的粘性。能源价格在短期波动加大,抬升了整体能源价格的基数。但下半年,供需关系如能进一步达到平衡,能源价格则有企稳回落的机会。

  王昕杰称,从能源价格和通胀预期的走势来看,两者高度相关。因此,如果俄乌地缘局势明朗,可能会使得能源价格回落,继而看到拐点产生。

  王昕杰还指出,大宗商品对于通胀的贡献是一部分,另外一部分则是劳动力水平。“虽然我们看到美国的失业率数据转好,但是在某些出口国家,劳动力的下降会继续造成供应短缺,增加通胀的粘性。因此,回归到疫情前的状况还需时间去修复劳动力市场。”

  通胀困扰加强美联储“转鹰”决心

  美国不断攀升的通胀目前已超过美联储2%通胀目标的3倍之多。价格上涨对美国消费者带来的困扰仍在日益加剧。

  王昕杰向记者指出,由于通胀超过工资增长,美国的实际收入已经受到挤压。随着大部分新冠疫情的补贴措施结束,个人消费者无法忍受更高的食品和汽油价格。消费者情绪已降至接近于上次消费者支出停滞的水平;商业活动也有所放缓。

  杨水清也指出,美国消费者对持续上升的通胀已十分不满,尤其是很多价格的上涨是体现在基本的消费品之中的,导致美国居民面临着无法忍受,却又不得不买的局面。

  杨水清认为,供给端与需求端的失衡与财政刺激可能是导致美国通胀高企的重要原因;通胀问题在俄乌冲突前就已存在,复杂的国际局势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核心因素仍是美国大量放水,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需求量大增,而供给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无法跟上。一系列的问题逐步将通胀推到了历史高位。”

  王昕杰也表示,俄乌冲突对美国贸易的直接影响有限。但间接地,通过商品价格上涨和供应链中断,可能会导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

  面对高企的通胀,王昕杰认为,在通胀水平持续上升的情况下,美联储一定会执行较紧缩的方式来对抗通胀。比如更大幅度的缩表,以及不排除在第二季度加息100个基点,“因为通胀目前是各央行首要的问题。”

  王昕杰指出,虽然美联储3月FOMC会议的点阵图显示,未来每次会议都可能加息,全年一共加息7次,但目前期货隐含的加息概率表现出今年剩余的加息次数已达到8.5次;隐含的政策利率在今年底达到2.47%;5月份加息50个基点的预期已经超7成。

  不过,王昕杰称,“未来的预期还是要通过4-5月的宏观数据来决定,并不一定不存在反转的可能。”


责编:sq 


经济发展网致力于信息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版权申明|Copyright © 2018-2020 经济发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11151号-1

经济发展协会联盟成员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投诉举报电话:12331

本网站展示资料或信息,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