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一直好奇,为什么牛肉比猪肉贵,但速冻牛肉水饺能做到跟猪肉水饺一个价格,今天看了配料表才明白。”近期,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反映,她在超市购物时发现,一些速冻产品标称“牛肉大葱水饺”,但配料表显示添加了猪肉;有的产品名称是“荠菜猪肉大馅馄饨”,里面却添加了鸡肉成分,“感觉自己被商家误导了”。
根据张女士提供的线索,新京报记者近日对线上线下(50.390, 0.09, 0.18%)渠道销售的8个品牌约40款名称中含有“猪肉”或“牛肉”的速冻产品进行统计发现,有18款产品配料表显示混有鸡肉等其他肉类成分,如猪肉馅料里加鸡肉、牛肉馅料里加猪肉等,涉及三全、思念、龙凤等品牌。
据业内人士解答,速冻产品中使用猪肉、牛肉主料且占主要成分,配料表中如实体现其他肉类成分,产品名称如此标注并不违规。企业在猪肉或牛肉馅料中添加其他肉类,主要有成本和调味两方面原因,成本因素约占六成。不过,有法律界专家质疑,涉事产品名称只体现一种肉类,实际却包含其他价格便宜的肉类,涉嫌虚假广告和误导宣传。
为此,新京报记者近期探访北京部分商超及线上渠道,对三全、思念、湾仔码头、龙凤、东来顺、馄饨侯、白玉、福润家等8个品牌约40款名称中含有“猪肉”“牛肉”的速冻产品(以下简称“速冻样本”,不包含猪/牛肉“风味”类产品)进行统计发现,有18款产品配料表显示存在混有其他肉类的问题。其中“牛肉”类速冻样本共10款,有8款配料中含有猪肉或猪肉加鸡肉成分,涉及三全、思念两大品牌;“猪肉”类速冻样本共30款,有10款添加了鸡肉成分,涉及三全、龙凤、白玉3个品牌。
“实话只说一半等于撒谎,产品名称只体现一种肉类,实际却包含其他价格便宜的肉类,涉嫌虚假广告和误导宣传。”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认为,相关企业这种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应当叫停这种行业“潜规则”。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诸如鱼丸、虾丸等产品执行的标准《速冻调制食品》(SB/T10379-2012),已对产品中主料最低含量作出规定,如肉糜类制品中,猪肉、鸡肉主料占产品净质量分数不得低于10%,牛肉、羊肉主料不低于8%;调味水产品中鱼肉或虾肉主料不得低于10%,蟹肉不得低于8%等。
责编: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