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中国迈出重要一步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以政府立法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中国不遗余力改善营商环境。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在190个经济体中名列第46位,较上年大幅提升32位。但毋庸置疑,当前中国营商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一些长期困扰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也依然突出。
此外,各方面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批成熟经验,迫切需要通过立法予以系统固化,亦有一些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举措,由于缺乏明确法律法规依据,无法进一步复制推广。
在此背景下,中国正不断通过法治的力量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今年3月,中国通过外商投资法,为外企在华投资经营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制保障。7月30日起,中国开始实施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从48条缩减至40条,允许外企独资或控股经营的领域越来越多。
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则通过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下称《条例》),围绕市场主体需求,聚焦转变政府职能,将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规,并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确立对内外资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
资料图:集装箱码头作业区。 中新社记者 翟李强 摄外界认为,此举标志着中国从国家层面着手填补了营商环境法律法规顶层设计的空白,中国营商环境规则也由“实践探索”向“立法规范”升级。
毕马威评价说,《条例》总结了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践中的成熟经验,指明了未来中国系统性提升营商环境的方向和重点,与外商投资法关于优化外资营商环境的立法精神相一致,为加快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就《条例》具体内容而言,会议总结了五个方面,分别是:更大力度放权、规范和创新监管执法、加强市场主体保护、突出政务公开透明、严格责任追究。可以看出,其针对的都是当前广大企业最为关注的营商环境热点。
事实上,据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条例》在起草过程中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目标上,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和国内先进水平;问题上,聚焦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市场准入限制、地方保护隐性壁垒、监管不公执法不力、融资难融资贵等突出问题。
例如此次会议提到,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此类措施正是指向中国部分领域长期存在的准入门槛过高问题。又比如针对备受外国投资者关注的知识产权议题,会议明确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和维权援助等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官方更注重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近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多家外企高管均积极评价中国营商环境变化。
如西门子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赫尔曼对中国政府为改善营商环境付出的努力表示赞赏;通用电气公司国际业务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则认为,中国政府正在逐步改革对外资的监管方式,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数据亦反映出外资对中国市场信心有增无减。据中国商务部公布,今年1至8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04家,实际使用外资60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完)
责编:sq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