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十一”黄金周展现中国消费能量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题:“十一”黄金周展现中国消费能量
中新社记者 李晓喻
电影票房翻倍;国内旅游收入近6500亿元(人民币,下同),超百万游客在重点景区点外卖;银联网络交易总金额超万亿……中国民众消费能力之强,消费升级步履之健,从刚刚结束的“十一”黄金周中可见一斑。
10月7日,陈展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34辆地方国庆彩车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图为游客在“宝岛台湾”彩车前拍照。 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购物关键词:个性化品质化智能化
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1.5万元,实际增速跑赢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0.2个百分点。收入渐长的中国民众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能凸显个人品位的商品备受热捧。
节日期间,各地绿色食品、时尚服饰、智能家电、新型数码产品等商品销售红火。据商务部统计,广西、内蒙古重点监测企业通讯器材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9.6%和5.3%,河北秦皇岛、甘肃兰州重点监测企业服装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和10%;电商平台健康空调、空气净化器、智能门锁销量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旅游关键词:更文艺更时尚更理性
旅游向来是节假日消费的一大亮点。官方统计,今年10月1日至7日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与以往相比,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更显“文艺范儿”,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广受欢迎。以北京为例,各院团共上演134台521场演出,同时开展了主题展览、书画交流等977项文化活动,满足民众需求。调查表明,约三分之二游客假日期间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近60%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参与两项以上文化活动的游客占比超过86%。
时尚元素也有清晰体现。京津冀、珠三角等一批重点城市、头部景区、网红打卡地迎来客流超高峰,同比增长15—50%。另据在线餐饮平台数据,超百万名游客在重点景区点外卖。
海外“爆买”现象日渐成为历史。文化和旅游部称,今年“十一”假期出境游客更加注重放松心身,抢购马桶盖、感冒药、电饭锅等商品,甚至打包用小集装箱运回国内的现象鲜有发生。国人青睐的海外旅游目的地也日趋分散,盲从跟游者越来越少。
休闲关键词:时间新地点新形式新
今年“十一”黄金周休闲娱乐的时间、地点、形式都有新意。
被寄予厚望的“夜间经济”表现不俗。调查表明,约45%的游客长假期间参与了夜间旅游活动。另据中国银联数据,今年国庆假期前6天,夜间22时至清晨6时的餐饮消费金额同比增长了50%以上,高于餐饮业平均40.3%的增幅。
特色步行街渐成人气热点。杭州湖滨步行街日均客流量超过10万人次;武汉江汉路步行街黄金周首日客流量达30余万人次。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南京夫子庙步行街等也人头攒动。
在传统“逛吃”之外,看电影、运动、读书等过节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民众青睐。官方数据显示,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突破4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以上,创下“十一”黄金周票房纪录。一批重点监测的影城、KTV、主题乐园等体验型消费场所客流量同比增长20%以上。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室主任依绍华称,当前中国消费升级趋势越发明显,这需要市场供给向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向转变,也需要大力推动新型消费增长,以智能化、信息化、体验式消费,促进形成新兴消费领域和消费热点,不断拓展和升级消费市场容量。(完)
责编:sq
〖免责申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图片及内容版权仅归原所有者所有。如对该内容主张权益请来函或邮件告之,本网将迅速采取措施,否则与之相关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