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持续提升超材料产业化能力

评论

  近年来,国内超材料相关产品逐渐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广泛应用于航空、海洋等尖端装备领域。作为超材料行业龙头,光启技术走出了一条自主研发创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光启技术董事长刘若鹏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公司超材料产能进入稳定爬坡阶段。随着前期大额订单逐渐落地,公司业绩增长将得到有力支撑。

  积极应对疫情影响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在光启技术709生产基地调研了解到,该基地于2021年正式投产,目前处在产能爬坡期。

  “产线实行白晚班运转,工人两班倒。”刘若鹏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超材料技术逐渐走出实验室,实现大规模应用,公司订单开始放量,提升产能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

  刘若鹏介绍,今年一季度,多地散发疫情,工业制造领域相关企业供应链受到影响,导致生产和交付放缓。公司在供应链、人力、物流等环节出现短缺现象,导致生产组织安排不畅。面对突发情况,公司迅速作出反应,紧急抽调人员和物资全力保证生产基地正常运转。

  刘若鹏称,从研发到量产超材料,公司用了十余年时间,不断探索完善,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工业超材料全链条体系。如今,超材料已成功实现大规模生产制造,为保证订单按时交付,近期自己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地一线,第一时间掌握产能进度情况。

  记者了解到,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生产防疫的闭环管理,该生产基地在附近为员工统一安排了宿舍,上下班由大巴专车接送,并定时进行核酸检测。经过当地食药监、防疫部门认证的餐饮机构为公司提供餐饮,保证员工的正常生活。

  产业化迎突破

  近年来,刘若鹏见证了国内超材料产业从无到有,逐渐产业化的过程。“超材料第一股”光启技术业绩表现持续向好。

  今年一季度,光启技术营收和净利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公司实现营收1.22亿元,同比增长18.95%;净利润为4271万元,同比增长56.91%;扣非净利润为3744万元,同比增长70.75%。

  公司超材料产业化迎来重大突破,与客户签订了近20亿元的某大型复杂超材料结构件产品,为公司最大的单笔销售合同。

  对此,刘若鹏表示,该重大销售合同的签订,意味着重要客户对公司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高度认可,体现了公司已具备持续性、规模化制备新一代超材料航空结构产品的能力,可以充分满足客户对航空装备规模化批产的需求。

  刘若鹏表示,经过一系列的生产和数据积累,一季度完成了第三代超材料量产的稳定性工作。公司第三代超材料技术按照计划如期进入量产阶段。此外,公司今年将有十余项研制转批产订单均采用第三代超材料技术。

  坚持自主研发

  作为一项前沿的“黑科技”,过去很长时间超材料相关研究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2010年,刘若鹏回国创建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创新,逐渐搭建了超材料设计、制造、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

  刘若鹏介绍,公司自成立以来就注重全球范围的专利布局。2021年,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申报专利64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获得授权90项,在研1项超材料领域标准,累计持有3项国家标准。公司及关联主体在超材料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均排名第一,建立了专利壁垒优势。

  近年来,光启技术大力投入超材料的研发、生产、测试等能力建设,完成了深圳银星基地和超算中心的扩产工作;建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超材料制造中心709基地(一期),该基地集生产、检测、测试、仓储为一体,构建了超材料的设计、计算、制造、检测全链条系统,并能完成复杂曲面形状的航空结构件设计,目前年产能40000公斤超材料。

  刘若鹏透露,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加,709基地一期产能将不能满足中长期交付需求,公司将于今年启动709基地二期建设施工。

责编:sorrssq 


经济发展网致力于信息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我们版权申明|Copyright © 2018-2020 经济发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9011151号-1

经济发展协会联盟成员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投诉举报电话:12331

本网站展示资料或信息,仅供用户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